从事饲料研发
/生产-原料贸易-养殖
玉米毒素控制
不管过去对于霉菌污染下过多大功夫及防患措施,霉菌毒素之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畜产、家禽及谷类饲料安全无时无不存在的自然威胁。
霉菌大约二十多万种,其中三百种对人类及动物有毒性。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二次代谢物。很多大宗物质在某些条件下均会产生。霉菌毒素对人类及各种毒性,致癌症、突变及畸形的致害。
一、霉菌毒素的危害:
霉菌毒素产生的临床中毒症状会因在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种类、剂量、饲喂时间、霉菌毒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动物本身的品种、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。现将饲料卫生上比较重要的霉菌毒素及其中的危害列表如下:
症状分类 毒素分类 |
对家畜造成的影响 |
对家禽造成的影响 |
黄曲霉毒素 (Aflatoxins) |
生长迟缓、饲料率下降、黄疸、被毛粗糙、低蛋白血症、抑郁、厌食、急性肝病、肝癌、免疫抑制 |
法氏囊和胸腺萎缩,皮下出血,免疫反应差,抗体力价下降,疫苗失效,对疾病感受性提高,蛋变小、蛋黄重量降低,受精率、孵化率降低,胚胎死亡增加及不正常 |
赭曲霉毒素 (Ochratoxin) |
攻击肾脏、免疫系统及造血系统,肝脏变得脆弱,轻度肾脏病变,增重下降,剧渴、生长迟缓,氮血症、多尿、下痢,糖尿症 |
抑制肾脏、免疫及造血系统,钙磷吸收不全、骨骼脆弱,蛋壳钙化不全、破蛋率高,皮下出血,容易挫伤 |
呕吐毒素 (Vomitoxin) |
损害肠道、骨髓、脾脏,采食量降低,换肉率差,容易遭到细菌的二次感染,呕吐、拒食 |
侵害消化道、腺胃及肠道病变,采食量下降、拒食,降低产蛋率 |
T-2毒素 (T-2 Toxin) |
侵害消化道-口部、胃及肠道病变,采食量减少,口腔、皮肤受刺激出现病灶,拒食、呕吐,神经失调,免疫抑制 |
产蛋率降低,羽毛生长不良,口腔溃疡,采食量下降、拒食,神经失调,抑制免疫力 |
桔霉素 (Citrinin) |
侵害肾脏,造成肾脏病变,采食量下降,多尿、软粪、下痢 |
抑制肾脏,尿排泄量增加、软粪、下痢 |
F-2毒素 (Zearalenone) |
雌激素作用亢进,发情不规则或不发情,后备母猪假发情、未配前流脓,母猪阴唇、子宫扩大,受胎率降低、阴道炎、流产、死胎,产下仔猪外翻腿、阴唇红肿,脱肛、子宫脱出,公猪精液品质下降 |
卵巢萎缩,产蛋率下降,种蛋受精率下降 |
Fumonisins毒素 (Fumonisins) |
生长受阻,黄疸,肝组织损伤,慢性肝机能障碍,急性肺水肿,采食量下降,淋巴胚细胞的生殖受损,免疫抑制 |
急性肺水肿,肝障碍,摄食量下降,免疫抑制 |
注:高剂量的霉菌毒素能直接造成畜禽生长不均、表现差以及明显的临床症状;低剂量的霉菌毒素可导致免疫抑制,引起疫苗后反应强、抗体水平上不去、影响疫苗保护力、提高抗生素用量,间接的造成成长不均匀以及引发其它疾病。 |
二、在我国饲料结构中,玉米用量比较大,尤其猪料(>50%),一定意义上,只要控制好玉米毒素,就控制好了猪料等饲料毒素含量。而本人在长期的饲料厂工作实践中发现,仅仅依靠肉眼控制玉米霉变粒的方式,是很靠不住的,而且在判断玉米霉变粒时,往往会造成原料和品控人员的判断差异。本人把玉米按眼观分成不同等级,1轻微霉变玉米:就是和原料上有争议的霉变粒;2 次重霉变玉米:明显看出霉变的玉米;3、4较重和重霉变玉米:霉变比较严重的玉米粒。挑选霉变玉米粒的时候,注重的事常见的黄曲霉的挑选,玉米赤霉烯酮的霉变,是次要参考因素。
然后统一测定四种玉米毒素,测定结果见下表。
|
黄曲霉 |
赤霉 |
呕吐 |
霉变玉米 |
ppb |
ppb |
ppm |
轻微霉变 |
151.21 |
7.29 |
0.22 |
次重霉变 |
217.07 |
28.7 |
0.53 |
较重霉变 |
256.91 |
5.87 |
0.86 |
重霉变 |
270.67 |
11.66 |
1.74 |
综合霉变 |
269.16 |
78.43 |
1.77 |
从测定的结果可以看出,即使是轻微霉变的玉米,黄曲霉的测定结果也远远超出了行业标准,达到了严重污染的程度,更不用说重度霉变玉米了。由此可以看出,轻微的霉变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。因此,在饲料厂实际工作中,单独依靠品管人员的眼睛,是不靠谱的,还要结合实际检测的毒素含量,才能控制住玉米毒素含量,,从而保证饲料品质,控制毒素含量在允许的范围之内。